研究速递|“一带一路”第十年:效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

新加坡|图源:sol via Unsplash

中国历史性的“一带一路”倡议(BRI)在今年迈入第十个年头,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BRF)将于10月中旬在北京举办,多位国际领导人将出席。

“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全球基础设施平台,旨在在全球范围内扩大互联互通、加强经济一体化、推动各方合作与经济增长。过去10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又对东道国和中国有什么影响?

Kevin P. GallagherWilliam KringRebecca RayOyintarelado MosesCecilia SpringerLin ZhuYan Wang 撰写的最新旗舰报告全面评估了中国海外经济活动的前景,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发现“一带一路”为与中国合作的国家带来了巨大效益,但同时也加剧了中国和东道国的实际风险。

效益:
  • 为全球南方新增额外资源:中国的发展融资机构(DFIs)从2008年至2021年提供了约5000亿美元,而在2013年至2021年“一带一路”期间提供了至少3310亿美元。中国发展融资机构从2008年至2021年向非洲提供的融资达到了1230亿美元,而在“一带一路”期间达到了910亿美元。此外,中国商业和其他主体从2008年至2021年向非洲各国政府提供了300亿美元,而在“一带一路”期间提供了230亿美元。
  • 显著的经济增长:相比世界银行这类侧重于系统性产能建设的传统发展融资机构,中国的海外发展融资更侧重于工业和基础设施贷款。因此,相比世界银行的贷款,中国融资与经济增长、打通基础设施瓶颈和能源普及的关系更为密切。
  • 共创南南合作和发展中国家发展机构的新模式:中国一直走在为流动性和发展融资提供资金的前沿,并为此创建了南方主导的替代机构。这些机构加强了南方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作用,增加了更多急需的替代性融资来源,并为发展中国家机构提供了更多机会。
风险:
  • 加剧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困境:许多获得中国融资的受援国陷入严重的债务困境,部分国家的对中国债务在其外债中占据显著比例。
    • 中国在“暂缓偿付债务倡议”中发挥了建设性作用,但所有债权国在更实质性的债务减免问题上仍裹足不前
  • 增加二氧化碳排放,加剧空气污染:中国在海外化石燃料电厂的发电机群每年排放约2.45亿吨二氧化碳,加剧了气候变化。中国在海外的基础设施还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进一步造成温室气体排放,并对生物多样性和原住民土地构成风险。
    • 2021年,中国承诺未来将从化石燃料投资转向加强清洁能源开发的投资。
  • 对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和原住民土地构成风险:相比世界银行资助的项目,中国发展融资项目对生物多样性和原住民土地所构成的风险明显更高。这不仅仅是由于每家贷款机构所支持项目的行业不同,而且在大多数行业上都存在这种差异。
    • 最近的趋势表明,随着中国为“一带一路”未来实现绿色发展制定标准,中国的发展贷款将转向规模较小、风险较低的项目。此外,中国投资方没有表现出偏好在标准较低的环境中运营项目,因此东道国也有政策空间来制定实施有助于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保护措施。
对中国的主要政策建议:
  • 将海外经济活动的重点从高数量转向高影响力;
  • 调整当前策略,推动新形式的经济合作,促成南南合作机会,例如搭建匹配其独特商业模式的全新项目渠道机制;
  • 实施新的政策框架,帮助中国和全球合作伙伴防范和降低风险。

世界经济有着巨大的资源调动需求,过去十年里,中国为弥补这一差距做出了最大贡献。这十年来,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和中国不断地积累全球经验,中国和东道国开始制定多重框架,以求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国经济活动的巨大效益,并降低相应的风险。

阅读中文报告 阅读英文报告

View all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