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速递 | 水涨船高:评估中国在湄公河地区的水电足迹

By Cecilia Han Springer and Dinah Shi

编者注:本篇博文总结了GDP中心在2020年10月7日举办的全球中国研究研讨会上发表的研究成果。有关讲座的录播如下:

水电常被认为是一种低碳、清洁的电力来源。的确,水力发电产生的相关温室气体排放远低于燃烧化石燃料发电。然而,在河流系统中引入水电基础设施,特别是大坝和水库的建设,相反可能会对当地的环境和社会系统产生巨大影响。

大湄公河次区域(GMS),水力发电有着悠久而充满争议的历史。该区域包括湄公河干流沿岸的国家——老挝、缅甸、越南、泰国、柬埔寨和中国的云南省。尽管这些国家都处于湄公河流域,但该地区有着非凡的文化和生态多样性,使得跨界水资源管理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20世纪的殖民主义、战争和冲突的残余至今仍在邻国之间持续的紧张关系中上演,而这些国家都有着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来满足其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而一种满足这些需求的方法是在湄公河及其多条支流上继续扩大水力发电。

除泰国外,所有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目前都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发电量依赖水力发电。泰国和越南正在与邻国从事跨境水电开发,而老挝政府正在推行一项被称为“亚洲蓄电池”的发展战略,大量的新水电项目正在开发中。与此同时,柬埔寨和缅甸还未实现全民用电——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缅甸只有三分之二的人口能够用电,是该地区最低的。

图1  2018年GMS国家按来源划分的发电量份额(不包括中国)

来源:国际能源署,2018年

于是中国在这个复杂的能源和资源领域出场了。尽管中国在2013年宣布了海外投资战略——“一带一路”倡议,但中国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其他国家的贸易、投资和交流已有千年历史。相对较新的是,中国有能力向其他国家出口大型水电项目中重要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湄公河流域有越来越多的水电站使用中国的设备和建筑公司,接受中国开发银行的融资,以及/或来自中国能源公司的投资。

这一趋势也遇到了阻力。尽管各国政府欢迎中国投资者,但一些当地活跃的社会活动团体却反对中国参与这些大规模的水电开发。最著名的例子是缅甸的密松大坝,该大坝在受到多年公众抗议后被叫停。

在这一水涨船高的紧张局势下,不仅要了解该地区水电开发对环境的综合影响,还要了解特定行为体——比如中国工程和建筑公司或中国金融机构——与潜在的不同环境实践之间的联系。在环保表现方面,与世界银行和西方殖民国家等传统开发商有关的水电站,同中国参与的新一批水电站有何不同?最近,美国国务院宣布了一项新的湄公河-美国伙伴关系计划,以扩大美国在该地区的投资,重点关注基础设施和水安全——可以看做是对中国在该地区日益增强的影响力的直接回应。

美国项目在环境管理方面与中国或国内项目有何不同?美国最近宣布的另一个项目“蓝点网络”(Blue Dot Network)宣称,它将维护全球基础设施原则,促进环境和社会可持续投资。然而,由于这两个计划仍处于初始阶段,只是在辞令上呼应中国在GMS中已经投入的巨额投资。

虽然本研究还处于早期阶段,但已开始整合包含湄公河次区域内所有项目的技术和财务数据的水电项目数据。这一成就值得关注的意义在于,现有的数据集只跟踪一组变量或另一组变量,或者两者的覆盖范围都非常零散。数据来源于GDP中心发布的中国海外电力资产数据库CGPD,包括技术和金融数据。

虽然中国海外电力资产数据库只涵盖了中国的发电厂,但本研究也寻求了解非中国的项目,数据来自世界资源研究所和Stimson中心。与环境数据相结合后,就有可能在一个全面的比较框架内了解行动者的影响。此综合评估的目的在于对丰富的个别项目案例研究进行补充。

湄公河水电数据集以及湄公河流域水电站环境影响研究的结果尚待发表。订阅中国与全球发展(GCI)邮件通讯,可获取最新消息。

 

Dinah Shi是GitHub的高级软件工程师,兼职担任中国环境足迹相关工作的研究助理。

作者亦对威尔逊中国研究员计划对此研究的支持表示感谢。

View all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