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速递| 中国、日本和美国在发展中国家的“碳锁定”融资
作者 Xu Chen
低碳技术的国际融资是驱动全球向净零排放能源系统过渡的主要因素。在越来越多的国家致力于实现自身的脱碳目标、要求国内融资配合一致的同时,跨境融资也必须与《巴黎协定》保持一致。
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研究中心(GDP Center)学者组成的一个研究小组发表在《应用能源》期刊上的一篇最新研究发现,自2000年以来,世界前三大经济体——美国、中国和日本都在化石燃料发电技术中投入了很大一部分双边融资。来自这三个经济体的双边融资极大地促进了境外发电总量的增长;然而,这种融资与全球脱碳目标并不一致。此外,迄今为止,限制化石燃料技术双边融资的相关政策仍然有限。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分析了从2000年到2018年间,中美日三国通过国家发展金融机构的公共融资渠道和外国直接投资的私营部门融资渠道的双边融资承诺对海外发电发展的影响。我们发现,来自中国、日本和美国的融资分别促成了101吉瓦、95 吉瓦和47吉瓦的新增境外发电容量。中国和美国融资的新增发电容量中都有60%以上是化石燃料发电,而日本融资的新增发电容量中,80%以上都是化石燃料发电。中国的海外电力融资承诺主要用于煤炭发电,而日本和美国的双边融资主要投入到了海外天然气发电的开发。这三大经济体融资的新增发电容量中,只有不到15%是非水力可再生能源发电。
由于燃煤电厂的高碳排放强度以及对当地空气质量的潜在危害,燃煤电厂的双边融资受到了环保界的广泛关注。在2010年代,中国、日本和韩国等东亚国家是海外燃煤电厂最大的公共融资国,但它们都在朝着转型的方向发展。在 2021 年领导人气候峰会上,韩国宣布将停止对海外燃煤电厂的公共融资。最近,日本和其他七国集团(G7)国家,同意在 2021 年底前结束政府对燃煤电厂国际融资的支持。中国是现在唯一没有出台官方政策限制的大型公共融资国。然而,自2018年以来,中国对煤电的海外公共融资也大幅减少。
与煤炭相比,天然气发电的双边融资受到的关注和政策限制更少,但它在气候影响方面也可能存在问题。由日美两国的国家发展金融机构和私营投资机构提供资金的海外发电容量中,由日本融资的海外新增发电容量中50%以上都是天然气发电,由美国融资的海外新增发电容量中其占近40%。尽管燃气电厂的排放强度低于燃煤电厂,但得到融资的燃气电厂也可能在其生命周期内锁定数十年的二氧化碳排放。此外,天然气上游开采过程中的甲烷泄漏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重要来源。因此,对天然气基础设施的持续融资也可能会阻碍全球脱碳进程。
迄今为止,各种能源技术的双边融资披露缺乏透明度。这阻碍了确保各国不为境外的化石燃料基础设施提供融资的努力,以及对国际资金流动的持续追踪。各国为本国脱碳做出重大努力的同时,它们也必须停止继续对化石燃料技术和相关基础设施出口提供资金、在世界其他地方锁定碳排放。
阅读报告原文Xu Chen 是普林斯顿大学公共与国际事务学院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C-PREE)的博士后研究学者。她的研究方向是能源应用与投资面临的环境和政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