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速递| 中国海外开发性金融地理数据集

Photo by Luca Bravo via Unsplash.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双边开发性融资来源国,并可能通过包括十亿美元主权贷款 “一带一路倡议”(BRI),继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研究中心(下称 “GDP中心”)的一个研究小组最新发表在《自然》(Nature)旗下数据期刊《科学数据》(Scientific Data)上的一篇期刊文章,介绍了中国海外开发性融资的统计方法的主要改进,其中包括: 

  • 使用原应用程序编程接口 (API) 收集多种语言的新闻; 
  • 对每项记录进行双重验证,确保其中的融资承诺已经确定 
  • 包括项目范围或位置地理信息 

这项经同行评议的研究概述了波士顿大学GDP中心于 2020 年 12 月推出的中国海外开发性金融数据库(CODF, China’s Overseas Development Finance Database)背后数据集的数据收集和核实过程。该数据集包括GDP中心收集核对的中国94 个国家的 862 项融资项目,其中 669 项包括地理信息 

该数据集涵盖了 从2008 年至 2019 年的数据,可以支持对“一带一路倡议”前后状况的分析,较高空间精确度经济、环境和社会分析,以及项目利益相关方和项目经理更好的时空监测和项目规划。

数据汇编和双重核实过程总结如下图1所示: 

图表一:中国海外开发性融资数据集编制流程 

注:如文中所述,数字表示流程的步骤顺序。列出的项目和金额表示各个来源中符合定义范围并包含在当前数据集中的项目量:2008 年至 2019 年间,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做出的 2500 万美元以上的主权融资承诺。Horn et al. (2019)中的债务总额统计反映了所有中国贷款人的债务总额。世界银行2019年一带一路报告中的项目数量反映了其报告中使用的地理信息数据集中所有有命名项目的数量。N.A.表示无法获得的数据,因为其数据来源不包含该数据。来源:Ray, 2021.

由于作者旨在提供有充分证据支持的数据,以实证的方式建立对中国海外开发性融资的理解,该数据集使用双重核实的过程,帮助学者和利益相关方增强数据集中的记录的可信度。

阅读 2021年 9 月发表在 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一篇期刊文章,了解中国海外开发性金融与全球生物多样性和原住民土地风险。

阅读报告原文 点击进入数据库

View all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