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速递| 竞争还是互补?评估中国绿色建筑认证的溢出效应

许多市场都有多个自愿性认证方案,卖方使用这些方案来标识产品或企业的品质。过去的学术研究着重强调了标识之间相互竞争的可能,但它们是否也可以被视为互补关系呢?
在最新发表的一篇期刊文章中,Xia Li与Timothy Simcoe认为,认证方案的“竞争性”可能会产生积极的溢出效应,并提出了包括标识供应方、标识采用者和各种标识的用户三个不同渠道的框架来理解这种溢出效应是如何产生的。
在中国绿色建筑认证的语境下,本文采用实证分析证明了这些影响确实存在。具体而言,Li 和 Simcoe衡量了同一城市采用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GBEL)对采用 LEED这一替代性认证标准的溢出效应。为了分离GBEL对LEED采用的因果影响,作者使用地方政府补贴作为工具变量。
主要发现
- 如果标识在市场层面形成互补,那么鼓励采用一个方案的相关政策也能够吸引更多的参与者采取另一个方案;如果标识互为替代,则相同的政策可能会起到“挑选赢家”的作用。
- 本研究使用的理论框架推断出标识是能够互补且同时使用的。 这适用于 GBEL 和 LEED 标识的应用。
- 一个自愿认证方案的广泛使用能够产生积极的溢出效应,促进相关标识的采用。
- GBEL的采用率的翻倍可能使同一地方市场LEED的应用率增加20%
- 正向溢出效应是通过“标识供应方”和“用户”渠道的市场层面因素驱动的。
- 实证研究不足以证明“标识采用者”的渠道会促进标识采用的正向溢出效应 – 即,建筑层面的范围经济效应不显著
- 政府对采用某一标准的激励措施,可以促进具有共同目标或投入的相关认证项目的采用。
Li 和 Simcoe的研究在管理和政策层面都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标准制定组织(例如 USGBC)的管理者和建筑开发商可能可以利用溢出框架,吸引不同利益相关群体,从而从中受益。研究结果还表明,市场层面的互补性可以促进多个标识的共存,这也向管理者表明,在实践中,倾向于采取单一标准的风险低于标准采用文献中所预测的风险。
对于决策者来说,这项研究表明政府鼓励采用一个特定的标准的激励政策——特别是在推广的早期阶段——也可能通过多种渠道促进具有共同目标或投入的相关认证项目的采用。这种政策的乘数效应还值得进一步研究,但这也说明监管机构可以考虑直接对共同的投入进行补贴,间接推广多种认证项目的采用,而避免“挑选赢家”。
观看视频总结:
阅读报告原文 阅读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