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速递|电厂转型和减排技术无法防止2°C情景下的煤电资产搁浅
化石燃料的持续开发使现有资产面临超出“将全球变暖控制在 2°C以下”的容量的风险。电厂转型和新的减排技术可能会使其实现更平稳的过渡。
在《自然-通讯》上发表的一篇新的期刊文章中, Yangsiyu Lu、Francois Cohen、Stephen M. Smith和Alexander Pfeiffer量化了未来技术可用性对化石燃料发电厂搁浅(即退役或未充分利用)需求的影响。即使在未来广泛部署碳捕集与封存 (CCS) 和生物能源技术,研究发现仍然可能会有共 267 PWh(2018 年全球发电量的十倍)的发电量被搁浅。煤改气可以防止 10-30 PWh 的发电量被搁浅。CCS 改造与生物质混烧技术相结合,可以防止 33-68 PWh的发电量被搁浅。相比之下,缺乏 CCS 或生物能源的部署可能会分别增加 69% 或 45% 搁浅的发电量。即使在对未来技术乐观的假设下,搁浅风险也仍然存在,并且如果 CCS 和生物能源技术没有大规模部署,风险甚至会更大。
这篇文章首次评估了碳减排技术的推广对“搁浅资产”风险的影响。“搁浅资产”的定义是,为了将全球变暖控制在2°C以下,必须退役或未充分利用的储量。本文由牛津大学、巴塞罗那大学和波士顿大学的研究学者共同撰写。
主要发现:
- 总体而言,研究结果强调了投资者、煤电厂经营者和政策制定者面临着的显著的电力资产搁浅风险。即使CCS和生物能源技术在21世纪得到迅速且广泛的应用,在2°C情景下,仍将可能会有平均267PWh的发电量面临被搁浅的风险。
- 如果将一些正在运行的和筹划中的燃煤电厂转换成天然气发电厂,搁浅量最多可以减少30 PWh。采用CCS和生物质混烧技术搁浅量则可以减少33-68PWh,这取决于最终适合并利用CCS技术转换的电厂的比例和设定的混烧比例。
- 如果CCS和生物能源技术没有充分发挥其潜力,那么面临搁浅风险的发电量将分别增加69%和45%。
- 在减少资产搁浅方面最具潜力的技术是那些在大规模部署时面临极大挑战的技术。
- 尽管有一些试点和示范项目,但早期示范项目的高成本和存储地点的限制使CCS技术的部署受到阻碍。
- 由于森林砍伐的风险、对粮食安全和潜在的生物多样性损失的担忧,生物能源技术的部署也同样受到来自原料供应和经济成本方面的挑战,并面临着可持续性方面的争议。
- 在所有技术部署的情况下,煤电资产面临着的搁浅风险很可能要远远高于预期。
- 这些发现给能源公司敲响了警钟,在此之前人们普遍认为此类技术可以大幅减少化石燃料能源生产的碳足迹。
当前想要降低资产搁浅和投资损失带来的风险,最要紧的就是要充分考虑到搁浅风险。人们需要尽快做出决定,因为依赖对未来技术部署的乐观预测可能并不明智。这项研究所评估的大部分搁浅风险都与目前正在建设的电厂有关。如果企业继续投资基于化石燃料的基础设施,其中一些资产甚至可能会在建成之前就面临被搁浅的风险。这让利益相关者和政策制定者处于这样一种境地:一方面,谨慎起见,很少甚至没有新的化石燃料发电厂可以投入使用,另一方面,现有的发电厂可能也不得不提前退役或大幅降低其利用率。
阅读英文摘要 阅读报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