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速递|评估外国直接投资所面临的气候变化风险

图源:Paolo Syiaco via Unsplash

气候物理风险是指气候变化导致的物理环境改变给经济社会系统带来的风险,其对包括外国资产或外国直接投资(FDI)在内的全球各行业的设施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尽管如此,对于跨国公司是如何将这些风险纳入其海外投资决策环节中的研究却仍需补充。

近期在《自然-通讯》期刊上发表的一篇期刊文章中,Xia Li 和 Kevin P. Gallagher 利用最新数据,对跨国公司海外投资所受到气候物理风险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在全球范围内,与各国的本地企业相比,外国投资面临的气候物理风险明显较低。然而,在各国境内,外国和本国设施所面临的气候物理风险差异小。

Li和Gallagher的研究特别聚焦了中国的情况,因其正在迅速成为全球最大的对外投资来源国之一。研究发现,与其他外国设施相比中国在各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所面临的水资源紧张、洪水、飓风和台风等风险明显更大。但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在东道国国内,中国海外设施所面临的气候物理风险与非中国的外国投资所面临的风险则基本相当。

主要发现:

  • 与本地企业相比,外国企业更倾向于规避气候物理风险水平较高的国家,而本地企业在设施所在地方面的选择余地则较小。
    • 企业在考虑海外设施所在地时需将东道国的各种特殊条件也纳入考量范围。
  • 与本地企业相比,在海外投资的外国企业在当地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为它们不仅缺乏关于当地情况的信息,还面临着东道国利益竞争者的歧视,且难以对一些当地具体的情况作出反应。
  • 与不同东道国所有的设施相比,外国投资所面临的气候物理风险明显较小–特别是洪水、海平面上升、飓风和台风的风险。此外,在东道国国内,外国和本地设施所面临的气候物理风险差异小。
  • Li和Gallagher对中国的研究显示,所有海外设施相比,中国在各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所面临的水资源紧张、洪水、飓风和台风等风险更大。
    • 但在东道国国内,中国海外设施所面临的气候物理风险与非中国设施面临的风险则基本相当。
  • 为什么中国投资的设施面临着更高的气候物理风险?
    • 首先,可能是一些中国企业出于政治或战略方面的原因,愿意在一些国家投资,而不考虑当地潜在的气候风险。例如,中国于2013年发起的”一带一路 “倡议,旨在通过投资和贸易改善区域和跨大陆的合作和联结。而”一带一路 “倡议中位于非洲、东南亚和拉丁美洲的国家的设施比位于世界其他国家的设施面临着更高的气候风险。
    • 其次,中国企业在21世纪初开始大量在海外进行投资,因此可能不得不在气候风险较高的地方投资,因为风险较低的地方已经被占用。
    • 第三,企业总部所在国的气候风险与海外设施的气候风险呈正相关。中国国内设施本就面临着相对较高的气候风险,因此,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时可能会愿意承担高于平均水平的气候风险。这与以往的研究一致,即在当地有高风险(如自然灾害或政治风险)经验的企业更有可能扩展到其他有此类风险的国家。

鉴于对气候风险的认识不断提高,政府、投资者和社区在采取预防措施方面变得更加积极。例如,像气候相关财务披露工作组(TCFD)和绿色金融系统网络(NGFS)这类的组织正面应对这些风险,并鼓励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合作。2020年版本的《赤道原则》将气候风险评估纳入其指导方针,并呼吁建设具有气候适应性的基础设施。总而言之,Li和Gallagher认为,政策制定者和国际组织可以通过了解企业全球资产的气候风险基线来制定气候相关的政策和指导方针。

阅读期刊文章 阅读英文原文 阅读英文报告

View all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