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速递|中国的全球发展融资对沿海和海洋社会生态系统造成的异质性风险

作为海外发展融资的最大双边债权国,中国的发展融资及其对海洋社会生态系统和沿海原住民的影响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为它影响着世界各地超过2700万的沿海原住民,这些原住民依靠健康和正常的海洋生态系统来获得食物和收入。
中国发展融资项目对海洋社会生态系统的风险有多大?哪些类型的项目风险最小或最大?中国应采取何种措施使其海外发展融资组合 “变蓝”?
发表在One Earth的一篇新的期刊文章中,来自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研究中心、昆士兰大学、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和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研究学者们首次对中国多样化的海外发展融资组合中的海洋社会生态系统风险进行了全面的定量评估,对2008-2019年由中国融资的114个沿海开发项目的海洋风险进行了量化研究。
主要发现:
- 本研究涵盖的114个项目占中国所有发展融资项目的20%,这些项目在2008年至2019年期间以最高精度进行了地理定位,其融资承诺总和价值近650亿美元(占所有承诺的7%)。
- 最为突出的海洋栖息地风险出现在加勒比岛国,如巴哈马和安提瓜和巴布达,以及整个非洲的沿海水域,尤其是在西非和中非的海岸线。
- 在巴哈马、安哥拉和莫桑比克,总计超过2000平方公里的海洋栖息地面临着高风险影响。
- 在中国海外发展融资的接收国中,风险程度最小的国家包括缅甸、肯尼亚和利比里亚。
- 各国受较小的风险影响更为普遍。例如,安哥拉、斐济、斯里兰卡和印度尼西亚总计有超过50,000平方公里的海洋栖息地面临着来自附近项目的程度较低但不可忽略的风险。
- 港口给世界各地的海洋栖息地带来的风险影响最大,这些风险甚至在距离港口30公里的地方仍然很高。
- 这些港口存在于巴哈马、安提瓜和巴布达、古巴、毛里塔尼亚、科特迪瓦、喀麦隆、安哥拉、莫桑比克、吉布提和斯里兰卡,是造成区域风险热点地区的重要原因。
- 本研究中的唯一一个渔港–莫桑比克的贝拉渔港修复项目–是研究涉及的所有项目中、在10公里范围内对海洋栖息地的单一平均风险影响最大的项目。
- 其他几类发展融资项目存在的高风险影响则出现在项目的1公里范围内,如发电厂、桥梁、道路和其他设施。
- 然而,在距离项目所在地越来越远的情况下,风险影响迅速下降,大多数类型的项目平均在10公里以外呈现出相对较低的风险影响。
- 一些距离较远但却最危险的海洋栖息地包括远洋表层水域、浅层软底栖息地和岩礁。
- 在距离项目地点1至5公里的大多数海洋栖息地中,风险影响往往最高,包括贝类/悬浮物礁、盐沼、泥滩和岩石潮间带。
- 中国的发展融资项目对已经受到人类高度累积影响的海洋栖息地带来了最大的附加风险。
- 虽然研究发现所有项目都对受威胁的海洋物种和潜在的关键栖息地有一定的风险,但很少有项目对附近的保护区带来高风险影响。
研究学者们认为,中国的”一带一路 “倡议和其海外发展融资都需要一个议程来使其 “变蓝”。降低海洋风险还将需要更多的社会和环境保障措施、需要东道国设立更高的影响评估标准、以及整合更多陆海风险缓解和管理方法,包括听取当地社区和原住民的意见等。
阅读英文原文 阅读期刊原文 阅读英文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