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速递|央行货币互换中的择优挑选:危机期间互换准入决定因素和收入偏差的实证见解

胡志明市,越南|图源:CreateTravel.tv via Unsplash

自2007~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央行货币互换已成为全球金融安全网(GFSN)的关键组成部分。全球金融安全网是支持陷入财务困境国家的机制和安排。这些互换通过中央银行间的信用额度,目的是在动荡时期提供流动性以稳定市场,具有两个主要优势:立即且大量的资金发放、无附加条件。然而,互换的准入在各国之间分布并不均匀。

最新工作论文中,Thomas Goda、Laurissa MühlichMarina Zucker-Marques 通过分析一个涵盖194个国家、时间跨度从2007年至2022年的全面新互换数据集,调查了互换准入的决定因素。作者发现,与危机状态或外债水平相比,国家的收入水平是保证获得互换准入的一个更重要因素。简而言之,发达经济体在危机期间更有可能获得互换,而中等收入国家则较少获得互换,低收入国家则完全被排除在外。

主要发现:
  • 根据以往对美国联邦储备系统(Fed)和中国人民银行(PBOC)货币互换的研究,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规模和信用评级越高,与提供互换的中央银行所属国家有贸易协议且地理位置越接近,该国获得货币互换的可能性就越大。
  • 美联储和中国人民银行在金融危机和高外债水平国家提供货币互换的可能性比其他中央银行高得多。这表明,这两大互换提供者作为最后贷款人(LOLR)的行为差异比此前设想的要小。
  • 然而,最后贷款人功能并不适用于所有国家。发展中国家在系统性冲击下最需要货币互换作为额外无条件危机融资工具,却被系统性地排除在该互换“安全网”之外。
  • 一个国家获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无条件贷款的机会越多,其获得中央银行互换的可能性则越低,这表明全球金融安全网不同层次间存在相互作用。然而,对于区域金融安排(RFA)的成员国来说,并没有统计上的显著证据表明这种成员身份会影响货币互换协议。

作者根据研究发现提出了以下两项政策建议。

政策建议:
  • 应加强全球金融安全网不同组成部分之间的贷款协调。其中应包括区域金融安排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之间更紧密的协调。主要的互换提供方中央银行应参与这种信息交流和贷款活动的协调。
  • 应扩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无条件贷款,特别是对那些受到外部冲击、被排除在互换和充足区域金融安排融资以外的发展中经济体。这种改变将平衡货币互换导致的“安全网”覆盖差异,创造一个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从而增强所有国家的危机应对能力。

作者最后指出,解决全球金融服务网的这些问题对于全球经济可持续增长和实现联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至关重要。

阅读博客文章 阅读工作论文

View all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