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速递|“小而美”的“一带一路”:中国谨慎恢复参与全球能源融资

塔那那利佛,马达加斯加|图源:Brent Ninaber via Unsplash

根据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研究中心运营的中国全球能源融资(CGEF)数据库最新更新估计,在2000年至2023年间中国两大开发性金融机构(DFIs),即中国国家开发银行(CDB)和中国进出口银行(CHEXIM),共向全球68个国家的118家公共借款方提供了367笔贷款,总额达2090亿美元。

中国全球能源融资数据库记录显示,在2023年中国进出口银行向马达加斯加、布基纳法索和乌干达三个非洲政府借款方提供了三笔能源相关的新贷款承诺,总额为5.02亿美元,标志着时隔一年后中国全球能源融资的谨慎回归。然而,2023年的中国贷款承诺金额仅相当于2000至2022年年均贷款总额(90亿美元)的6%。

中国全球能源融资数据库是一个交互数据平台,追踪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为全球能源项目提供的贷款承诺,提供相关估算数据这些贷款承诺为国际主权贷款,意味着受援方是公共实体、主体为公共持有的实体或在贷款上具有主权担保的私人实体。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全球能源融资数据库中的贷款金额并不等同于政府债务,因为数据库跟踪的是贷款承诺,而不是实际支付、偿还或违约情况。

Jiaqi LuDiego Morro、Shengheng Li 和 Thang Ha 撰写的最新政策简报分析了从2000年至2023年中国全球能源融资的情况。

主要发现:
  • 在2000年至2023年间,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向68个国家的118家公共借款方共提供了367笔贷款,总额达2090亿美元。
    • 相比之下,世界银行在同一时期为能源项目提供的贷款承诺为430亿美元。

图1:2000~2023年中国及世界银行能源贷款情况

来源:中国全球能源融资数据库(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研究中心,2024年)和项目数据(世界银行集团)。
  • 在此年份区间,油气项目占能源融资份额最大(50%),其次是水电(18%)和煤炭(10%),而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仅占1%。

图2:2000~2023年中国能源贷款情况(按能源类别)

来源:中国全球能源融资数据库(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研究中心,2024年)。
  • 亚洲国家占中国海外能源融资的份额最高,为31%(650亿美元),而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及欧洲的份额分别为26%(550亿美元)、24%(510亿美元)和18%(380亿美元)。

图5:2000~2023年中国能源贷款情况(按区域)

来源:中国全球能源融资数据库(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研究中心,2024年)。
    • 中国能源贷款的前五大借款国分别为俄罗斯(350亿美元,占17%)、巴西(280亿美元,占13%)、安哥拉(240亿美元,占12%)、委内瑞拉(140亿美元,占7%)和巴基斯坦(100亿美元,占5%)。2000至2023年间,上述五个国家的贷款额占到中国全球能源贷款总额的50%以上。
    • 2023年,中国进出口银行为马达加斯加、布基纳法索和乌干达三个非洲国家的三个新增可再生能源项目提供了总计达5.02亿美元的融资。这三个项目均涉及非化石能源,包括两个水电项目(一个发电站项目和一个输电项目)和一个太阳能电站项目。
    • 2023年中国贷款数据显示,其贷款转向更小规模的项目,与“一带一路”早期(2013~2018年)多为大型项目提供贷款形成对比。2023年平均贷款额为1.67亿美元,远低于2000~2022年总体能源贷款承诺5.74亿美元的平均值水平。
    • 随着中国在第九届中非合作论坛(FOCAC)上承诺支持可再生能源和可持续发展,中国的海外能源融资在未来几年预计将出现回升,且呈现绿色融资倾向。

    中国下一个阶段的海外能源融资将揭示其在多大程度上致力于推动可再生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尽管中国逐步减少对煤炭(乃至可能所有化石燃料)的举措是一个显著的变化,但未来投资的广度和深度将最终决定其对全球能源转型的贡献。

    探索数据 阅读中文版政策简报 阅读英文版政策简报

    View all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