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速递|中国技术创新融资:通过政府引导基金实现新发展型金融国策

在地缘政治和气候变化威胁的推动下,产业政策重新成为了各国经济比较政治经济学的关键议题,不论其人均收入水平如何。
然而,这一转向受到了批评,认为其主要是吸引私人资本为公共议程服务,从而将国家简化为资本的 “去风险化 ”工具。对此,替代方案包括国家发挥更具指导性的作用,并设定附加条件以确保私人资本家与国家的产业政策目标保持一致。
在最新工作论文中,Xuan Li 和 Cornel Ban 探讨了中国在创新政策融资方面的指导经济(dirigiste)模式,为有关去风险化国家、新发展主义替代方案以及经济国策的讨论做出贡献。论文主要分析了中国专门用于资助产业政策中以创新为核心部分的国有非银行金融渠道——政府引导基金(GGFs),探索了相比于欧洲去风险化国家或像韩国等自由发展型国家所采用的政府风投工具,政府引导基金的独特之处。
通过在这些基金的比较研究中采用金融国策视角,作者认为有三大关键特征使中国的政府引导基金独具一格:
-
明确的产业创新目标,并受到国家的严格约束。
-
将国家财政资源和国有企业的国有资产转化为风险资本。
-
采用地域性投资条件,在保持中央控制的同时推动创新传播。
论文阐释了这些特征是中国政治经济结构特征和中国创新型官僚机构快速制度创新的衍生品。它们的作用不仅是财政上的,也是战略上的,各级政府积极引导资金来实现政治上选择的目标。欧洲和韩国的影子案例为研究各国金融国策与国家政策制度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依据。
阅读工作论文 阅读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