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速递|谁在投资海外天然气项目?中国与主要多边开发银行的发展融资比较
随着近期对煤电项目的公共融资的结束,许多多边开发银行正在努力将其融资活动从其他化石燃料项目,包括天然气项目中转移出去。但在历史上,随着多边开发银行放弃某些类型的能源项目,中国却成为这些项目全球最大的公共融资国,并且在某些情况下,中国已成为海外水电和煤炭开发的最后贷方。
随着近期对煤电项目的公共融资的结束,许多多边开发银行正在努力将其融资活动从其他化石燃料项目,包括天然气项目中转移出去。但在历史上,随着多边开发银行放弃某些类型的能源项目,中国却成为这些项目全球最大的公共融资国,并且在某些情况下,中国已成为海外水电和煤炭开发的最后贷方。
中国领导层越来越意识到环境可持续发展是“一带一路”倡议成功的重要因素。“一带一路”倡议强调在基础设施建设中考虑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影响。生态环境部发起成立了“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旨在促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追踪中国在“一带一路”的投资数据对于了解中国“一带一路”投资的绿色程度至关重要。
虽然部分发达经济体的碳排放量已开始出现趋于稳定的迹象,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仍在致力于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因此其碳排放量仍在持续上升。不论是从气候抑或是发展的角度来看,能源部门对于可持续发展都至关重要,对于作为全球电力部门最大融资国和投资国之一的中国来说,尤其如此。
2021 年 10 月 31 日,二十国集团 (G20) 作出了历史性的声明,承诺终止对海外燃煤电厂的融资。在2020 年的首届全球开发性银行峰会上,开发性金融机构(DFI)纷纷承诺使其融资符合《巴黎协定》的目标。
如今的中国和美国政府似乎都正日益走向选择将近年来中美双方互利共赢的历史认知抛弃的道路。 曾经认为有共同利益的领域,如今两国的精英都认为对方的国家利益甚至民族特性与自己国家的互不相容。
低碳技术的国际融资是驱动全球向净零排放能源系统过渡的主要因素。在越来越多的国家致力于实现自身的脱碳目标、要求国内融资配合一致的同时,跨境融资也必须与《巴黎协定》保持一致。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从2000年到2019年,全球新增水力发电装机容量超过530万千瓦,占20世纪以来全球总装机容量的40%。在这一全球趋势中,中国也没有缺席;事实上,在国内外水力的发电的迅速发展中,中国都扮演了主力军的角色。
中国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地位将会继续保持。拥有中国这个新的外部商业伙伴对于拉美地区和加勒比地区来说,是对长久以来与美国商业伙伴关系的补充,也一直是一条重要的经济命脉。然而,这种新的商业关系同时也伴随着重要的复杂性,特别是在环境和社会治理方面。
IMF的研究表明,政府净资产(Net Worth)(资产总额减负债)较高的国家所经历的衰退一般较为缓和,且在经济衰退后能够更快复苏。 但是,世界银行集团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用于指导低收入国家借款决策的债务可持续性分析(DSA)框架却并未反映出这些认识。
全球能源贷款数据库(Global Energy Finance Database)显示,近期中国海外能源开发性融资的下降同样由化石燃料,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投资的减少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