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速递|绿色对外开放和南南合作
气候变化和环境退化的系统性影响正在深刻演变,凸显了发展中国家公共系统、治理能力等在多维挑战下的脆弱性。在应对全球挑战方面,南南合作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主要发展中国家,中国一直是南南合作坚定的支持者和参与者,倡导各发展中国家共享发展经验,共促经济贸易发展。几十年来,中国积极推进南方国家间知识、经验、政策、技术和资源等交流。
气候变化和环境退化的系统性影响正在深刻演变,凸显了发展中国家公共系统、治理能力等在多维挑战下的脆弱性。在应对全球挑战方面,南南合作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主要发展中国家,中国一直是南南合作坚定的支持者和参与者,倡导各发展中国家共享发展经验,共促经济贸易发展。几十年来,中国积极推进南方国家间知识、经验、政策、技术和资源等交流。
2008~2019年间,拉美国家从中国开发性金融机构借款1320亿美元,从世界银行借款 1550亿美元。自中国提出 “一带一路 ”倡议以来,已有20多个拉美国家加入了该倡议。此外,该地区也是美国官员在2021年宣布其基础设施发展计划——“建设更美好的世界”之后访问的第一个地区。拉美国家在选择对外发展伙伴时有哪些潜在驱动因素,又如何在中美之间实现开发性金融的多样化呢?
由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研究中心运营的中国对非洲贷款(Chinese Loans to Africa, CLA)数据库最新更新估计,2000~2023年间,中国贷款方为49个非洲国家政府和7个区域借款方提供了1306笔贷款,共计1822.8亿美元。在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将于9月4日至6日在北京举行之际,最新政策简报分析了中国对非洲的贷款情况。
中国公司在非洲的发电装机容量已超过 25 吉瓦,占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发电装机容量的 15% 以上。尽管中国公司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电力行业做出了公认的贡献,但这些项目的价格和投资结果却不尽相同。这些项目的成果为何存在差异?非洲东道国如何通过行使自主权来影响中国资助发电项目的成果?
过去一年,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LAC,下称“拉加地区”)政府有意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的关系,频繁对中国开展访问,讨论包括电信和可再生能源供应链在内的重要新兴领域。与此同时,虽然技术含量较低的矿产和农产品仍是拉加地区对华出口的主要产品,但在拉加地区开展业务的中国企业已表现出了更广泛的兴趣,包括在墨西哥投资汽车制造业、在南美投资能源业,以及在整个拉加地区投资交通运输业。
自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FOCAC)成立和2006年中非发展基金设立以来,中国与非洲的经济关系得到显著增长和深化。然而,中非日益深化的关系,特别是中国向非洲提供的外国直接投资(FDI),已成为讨论其构成、目标、性质及对非洲工业和经济发展影响的主题。
2015年7月,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成立了新开发银行,其前身为金砖国家开发银行。自此,新开发银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里程碑,每一项成果都为精心的制度建设奠定了基础。自新开发银行成立近十年以来以及Jim O’Neill首次提出“金砖国家”这一概念二十多年来,以金砖国家为主导的新开发银行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和演变?
随着碳中和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了各种措施来促进能源从化石燃料的转型。然而,近年来,确定这些措施在实现《巴黎协定》和碳中和目标方面的有效性已成为一个关键问题。在《可再生与可持续能源评论》上发表的最新期刊文章中,齐晔(Ye Qi)、芦佳琪(Jiaqi Lu)和刘天乐(Tianle Liu)对全球向碳中和的能源转型进行了全面回顾,并介绍了脱碳指数(DCI),一个旨在衡量国家能源转型进展的创新指标。
由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研究中心、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开发性金融资源中心(SADC-DFRC)以及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可再生能源与能源效率中心(SACREEE)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强调当前地区性和全球性的初步可行性资金尚不充足,无法支持在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地区推广可再生能源并提高能源普及性。
过去二十年来,中国的银行和国有企业为海外大量煤电厂提供了贷款和技术。据估计,这些海外煤电厂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达2.45亿吨,中位使用年限为7年,这与东道国所追求的气候目标,以及全球气候目标渐行渐远。为了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5°C(2°C)以下,全球的煤炭消耗量需要在2050年前减少约95%(85%)。因此,许多煤电机组将不得不提前退役,即在其40~50年的常规使用年限到达之前关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