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全球发展倡议(GCI)
中国与全球发展倡议(GCI)推动关于中国海外经济活动和与国际机构互动的政策导向研究,以实现金融稳定、人类福祉和环境可持续性。
中国与全球发展倡议(GCI)研究聚焦

“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全球基础设施平台,旨在在全球范围内扩大互联互通、加强经济一体化、推动各方合作与经济增长。过去10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又对东道国和中国有什么影响?
由 Kevin P. Gallagher,William Kring,Rebecca Ray,Oyintarelado Moses,Cecilia Springer,Lin Zhu 和 Yan Wang 撰写的最新旗舰报告全面评估了中国海外经济活动的前景,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发现“一带一路”为与中国合作的国家带来了巨大效益,但同时也加剧了中国和东道国的实际风险。
阅读中文报告 阅读英文报告与世界银行等西方世界主导的同类机构相比,中国近年的开发性资本大大增加了世界经济体中的开发性融资数额。
我们的研究显示,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向外国政府提供的贷款已超过了世界银行和其他所有主要同类银行的总和。此外,中国还协助成立了两间全新的多边发展银行及一系列遍布全球的开发性基金,这些机构亦将致力于全球开发性融资。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可能吸纳一至四万亿美元的资金,用于多个大洲约72个国家的基础设施、能源及区域一体化建设,以期实现古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复兴和现代化。
对于亟待向更低碳、更具社会包容性的方向转型的世界经济而言,中国资本在全球开发性融资中的逐步增加是一个巨大的机遇。这些融资不但可能填补转型升级的巨大资金缺口,还可能对西方支持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形成良性竞争。
即便如此,由中国主导的全球开发性融资的激增也将为东道国经济体、当地社会、中国乃至世界带来新的挑战。
最新动态
-
研究速递|最后贷款人?中国互换额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变化中的国际金融架构
April 28, 2025自成立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论上一直充当国际“最后贷款人”,为面临收支和宏观金融压力的国家提供融资。然而,在 21 世纪,国际救援贷款的格局发生了变化。历史上经常以补充资金“共同资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项目的美国,已不再提供主权救助。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双边贷款国,提供的援助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相当,并充当最后贷款人角色:提供大额国际收支贷款和外汇互换额度。 [ More ]
-
研究速递|两家中国政策银行在非洲能源债务融资差异的政治经济学
January 14, 2025非洲大陆在能源政策上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为了促进经济工业化和改善民生,各国领导人寻求低碳排放的能源解决方案,同时努力为约六亿缺乏电力供应的人口提供电力。作为全球能源融资领域的关键资本提供者,中国已通过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承诺为非洲电厂开发提供490亿美元贷款。在非洲发电项目上,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的贷款方式有何不同?这两家机构为各种类型发电项目提供融资时又受到哪些因素驱动? [ More ]
-
研究速递|在债务和发展问题上同时采取行动,以免代价过高和为时已晚
November 25, 2024新兴市场和发达国家必须实现共同的气候和发展目标,以避免因不作为而付出承重代价。然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有26个低收入国家陷入债务困境或违约,而新的学术研究预测,如果各国调动实现气候和发展目标所需的投资水平,该数字将翻倍。发展和债务危机正在使发展中国家失去几十年的时间,不仅减缓了世界经济增长,而且阻碍了将产生全球影响的关键气候行动。 [ More ]
-
研究速递|中国在非洲的债权人多元化:中国商业债权人进行基础设施债务融资的影响与挑战
November 18, 2024中国海外贷款因其对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而备受关注,但因其对主权债务的影响引发了越来越多的批评声。然而,海外融资所涉及的机构和工具千差万别,并且随着时间推移发生了显著变化。尽管迄今为止融资一直由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主导,但随着各种商业债权人参与度的不断提升,融资方式也日趋多样化。 [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