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Global China Initiative
在全球南部经济复苏乏力且不平衡的情况下,区域发展和基础设施投资似乎对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特别是在撒哈拉以南非洲(SSA)地区,基础设施供给被视为“不可错过的发展动力”。除制度原因外,有形基础设施在促进市场一体化和助力落后地区摆脱贫困陷阱方面至关重要。在许多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区域发展目标往往与公共基础设施供给相关联,以提高生产力和促进福利。在过去 20 年里,中国已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最大的基础设施融资方和建设方。中国的投资项目是否直接影响了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当地的经济活动?这些基础设施项目又是否产生了跨越区域边界的空间溢出效应?
过去三十年里,中非经济往来在双方贸易、发展融资和外国直接投资领域不断深化,促进了非洲国家的发展,既带来了利益,也带来了风险。作为非洲国家的众多合作伙伴之一,中国与非洲的经济往来历史悠久,具备为非洲提供金融资源的适宜条件。由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研究中心与非洲经济研究联合会发表的最新报告分析了中国和非洲在2000年至2022年期间的贸易、融资和外国直接投资情况,以评估趋势、揭示差距,并找出中国在经济挑战和能源机遇中支持非洲进行能源普及和转型所能采取的途径。
2023年召开的第二十八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标志着化石燃料时代开始走向终结,大会强调,要通过大幅减排和财政大力支持,确保能源转型迅速且公平,并将此列为优先事项。但是,燃煤电厂转型涉及诸多问题需解决,如获取政治支持、与运营方合作、规划并确定转型优先级、确保对所有利益相关方都实现公平转型、重新规划电力供给和电网传输、解决法律和制度相关问题、确保气候和社会结果的透明度和问责制等。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EMDE)需要即时、分阶段注入投资以实现气候与自然保护目标:根据国际气候融资问题高级别专家组的报告,每年需要1万亿美元的国际资金用于气候投资,以及超过2万亿美元的资金来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DG)。这些数字看似庞大,其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由此也引发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时代问题:该以何种方式、何种形式调集资本呢?
根据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研究中心管理的中国全球能源融资(CGEF)数据库最新估算,在2000年至2022年期间,中国两大开发性金融机构(DFIs),即中国国家开发银行(CDB)和中国进出口银行(CHEXIM),向全球65家公共借款人的能源项目共提供331笔贷款,总额达2250亿美元。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是关键转型材料的主要供应商,中国则是太阳能和风能制造和组装的重要参与方,因此中国-拉加关系是全球可再生能源供应链的关键枢纽,很可能决定着全世界能源目标能否最终实现。2022年8月,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研究中心、太平洋大学中国与亚太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召开了美洲发展与环境工作组会议,制定了以政策为导向的研究议程,以应对转型材料大宗商品繁荣期的挑战。
中国与全球发展学者项目是由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研究中心(GDP Center)支持的中国与全球发展倡议(GCI)的年度项目。该项目招募并支持来自世界各地的在读博士和博士后,参与讨论中国在全球事务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影响的政策性研究及评论工作。